油氣混輸泵是兼容積泵和葉片泵混合結構型式的一種高科技產品,該產品曙家高科技人員在消化吸收國外油氣混輸泵技術而研制的,是螺桿泵的更新換代產品,是對油田用泵的一大革新,且填補國內空白,主要為油田降低成本,減少油田的配套設備和設施。
油氣混輸泵與目前送元油的螺桿泵區別在于螺桿泵為容積泵,而本泵則為容積和葉片混合型結構弄式泵,能輸送氣體含量比較高的多相流液體,并具有效率高,運行平穩,噪聲低,壽命長,使用維修方便,其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是十十一世紀的新產品,主要用于元油輸送。
油氣混輸泵為多級,臥式,節段式油泵,該泵具有良好的油氣混輸性能,是目前國內外最為理想的,能同時完成油氣外輸的泵型。
我國油氣混輸泵技術發展概況
我國油氣混輸泵技術的發展大致可分三個階段。
1) 20 世紀60~70 年代為提出及初步試驗階段
隨著大慶、勝利等油田的開發,油氣混輸泵技術被提到議事日程。院校以北京石油學院為主,迅速立題,很快在實驗室搞試驗。后期與大慶油田合作搞工業試驗。油田以大慶油田、勝利油田為主,大慶油田設計院成立了攻關組,抓了幾個油氣混輸泵試驗點,并經常開展全油田技術交流;勝利油田則以采油處負責抓這項工作,到70 年代中期至80 年代初已達到700 多臺螺桿泵混輸的規模。后因泵本身的技術不過關,加上油田氣量逐漸減少,油氣混輸研究進行較慢。
2) 20 世紀80 年代為繼續研究階段
在這一期間進行了一定的工業性試驗,如勝利油田的孤島油田曾進口一臺德國鮑曼公司的螺桿混輸泵進行工業性試驗,試驗結果也很好。另外,一些油田也曾開發過井下油氣混輸泵和采用國產的技術尚未完全過關的油氣混輸泵進行工業性試驗。
3) 20 世紀90 年代初,隨海洋油田的開發,油氣混輸泵技術重新提出并受到重視原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九五》規劃撥款1000 多萬元,對油氣混輸泵技術進行全面研究和開發,并從二相流動等基礎性研究開始。原生產螺桿泵的天津泵業集團從國外引進全套油氣混輸泵技術,與德國鮑曼公司合資生產雙螺桿泵,今年內可望出產品。大慶油田向國外買了一臺油氣混輸泵,準備自己開發。1995 年我院科研處與天津大港油田科技處也有共同開發液環混輸泵的意向。而大港油田也于1997 年購買了天津泵業集團生產的螺桿混輸泵進行試驗,準備自己開發。國內與國外相比,在油氣混輸技術方面投入的人力、智力、經費等還存在很大的差距,相信這種情況會很快得到改變。
國外油氣混輸泵技術開發與運用
螺旋軸流泵是法國石油研究院(LFP) 、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or 1) 及法國道達爾(Total) 石油公司三方聯合投資的“海神( (Poseidon) ”多相混輸技術研究項目
研究開發的一種混輸泵,許多文獻稱之為“海神泵”。“海神泵”屬于葉片泵,它由若干級壓縮單元組成,每個壓縮單元包括一個葉輪和一個整流器,當輸送介質進
入葉輪后,由于葉輪的旋轉,介質被加速獲得動能,而當加速的介質通過整流器時,速度減小,動能被轉化為壓能,介質每通過一個單元級,便增加一部分能量。與容積式泵的根本區別在于其壓力的增加不是由單元級體積的變化所引起,而是由能量的傳遞和轉化實現的。
意大利新比隆公司在埃尼集團的資助下生產了一種膜片式混輸泵。它是一種往復式泵,由常規軸向活塞泵改進而來,有兩個泵腔?;钊煤万寗与姍C均沉沒在液體中,一個彈性膜片將液壓油與多相流體隔開,控制系統控制液壓油從一個腔排入另一個腔。
1994 年在北歐挪威的Draugen 平臺,采用螺旋軸流式油氣多相泵,安裝在距中心平臺10 km ,水深270m 的油井中,海底油氣多相泵的應用,使該油田的油水總產量從1 900 m3/ d , 上升到3 100 m3/ d , 提高了6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