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短缺已經引發了一系列的環境地質問題,我國干旱范圍近年已經擴至南方,海水入侵,地面沉降,土壤干化沙化,水污染加劇,江河、城市水系水質惡化,地質災害頻繁出現。據專家分析,長三角地面沉降損失高達3150億元。而淡水問題更嚴重,目前我國只有不到11%的人飲用符合我國衛生標準的水。
日前,“我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在北京順利通過總驗收。我國沿海地區水資源短缺日益嚴重,11個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所轄的52個沿海城市中,極度缺水18個、重度缺水10個、中度缺水9個、輕度缺水9個,近90%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缺水問題。水資源已經成為制約沿海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瓶頸。
這標志著我國已基本摸清近海海洋環境資源家底。結果顯示,我國沿海地區水資源短缺日益嚴重,11個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所轄的52個沿海城市中,極度缺水18個、重度缺水10個、中度缺水9個、輕度缺水9個,近90%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缺水問題。水資源已經成為制約沿海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瓶頸。
水利部數據顯示,我國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人均的28%,全國年均缺水500多億立方米,2/3的城市缺水。而上述調查顯示的90%沿海城市缺水,更讓人感到擔憂:上述被調查的52個沿海城市,都是人口數量多、用水量大的城市,如果不能夠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持續發展下去,水資源對這些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的制約會更嚴重。
其實,水資源短缺已經引發了一系列的環境地質問題,我國干旱范圍近年已經擴至南方,海水入侵,地面沉降,土壤干化沙化,水污染加劇,江河、城市水系水質惡化,地質災害頻繁出現。據專家分析,長三角地面沉降損失高達3150億元。而淡水問題更嚴重,目前我國只有不到11%的人飲用符合我國衛生標準的水,而高達65%的人飲用渾濁、苦堿、含氟、含砷、工業污染、傳染病的水。
我國水資源短缺,背后的原因,除了“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這個現實國情外,更讓人擔憂的是水污染、水浪費現象十分嚴重。尤其是隨著人們經濟條件的不斷改善,越來越多的人們不再重視區區幾元錢一噸的水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浪費水現象嚴重。不僅如此,我國在利用水資源上,方式比較粗放,目前農田灌溉有效利用系數較低,僅為0.5,遠差0.8的國際先進水平。而這種農業灌溉模式,使得我國農業生產每年缺水達300億立方米,因此造成的干旱缺水使每年糧食損失約400億斤,如果再遇大旱之年,我國糧食減產將達一半之多。
正因此,盡快確立和實施可持續發展的節水、集水和避免水資源污染的“開源節流”、“源頭活水”發展模式,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問題。節水方面,向一些缺水國家學習,使節水能夠成為全民性課題,常年性地啟動提高節水意識、普及節水方法的宣傳活動,讓人們知道我國水資源短缺有多嚴重,節水有多么重要。更重要的是,還必須采取硬性措施來節水、集水,如推廣自動開關的自來水龍頭、電子控制小便池節水器等節水器具;采用生物處理法等生物處理裝置對下水道中的廢水進行再利用;大力提倡使用下水道再生水與雨水等“雜用水”沖洗廁所、洗車、街道灑水、澆樹養花等。對集水,要利用攔蓄雨水、滲水入地等辦法,防范地下水沉降;利用溶洞、礦井建地下水庫,既助排澇之力,又備旱季之需;號召公眾廣置大桶收集樓頂排水,或許,集中一次中雨,就夠幾天洗涮、灑掃、澆灌之用。這“幾天”的節水看似小事,但實際上,全國城市一天用水就達1.37億立方米,相當于一座大型水庫。
水是生命之源,當我們面臨越來越嚴峻的用水問題,尤其是每年需要投入巨額資金用于調水、節水甚至來保障人們的飲用水的當下,解決水資源危機問題已經迫在眉睫,堅持對水資源的“開源節流”,確保公眾都能夠清醒認識水資源短缺問題,確保采取硬措施來保障水及用水安全,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否則,缺水狀態下的發展,絕對不是“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
更多文章鏈接地址:泥漿泵故障的原因及解決方法、水池、水箱(水塔)配管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