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出臺日期一拖再拖。從2014年底到2015年3月底再到4月底,“靴子什么時候落地”不斷撩撥著大家焦急等待的心。
雖然4月底還是沒有正式出臺,但來自權威機構更的公開消息稱,隨著4月30日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最后一環通過之后,靴子就要落地了。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財政部估算出的未來六年42萬億元投資數額更讓三地多個行業亢奮起來。不少業內專家甚至驚呼,如果這些巨量投資落地,那對京津冀 區域將是難以估量的強刺激,其中包括交通、環保等多個領域將快速被調動起來??梢哉f,站在利好政策高地,三地的協同發展從起步就動力十足。
?
產業資本多方位支持
《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日前正式通過。作為高層力推的國家級區域規劃,京津冀協同規劃將帶來巨量投資,該板塊依舊值得關注。
相關權威人士介紹說,《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規劃從“對接”入手,提出建設高效密集軌道交通網絡的目標,在公路、港口、航空、城市公交等方面同步推進,計劃到2017年客運專線覆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實現京津保地區1小時交通圈。 事實上,作為我國三大城市圈之一,京津冀的發展一直滯后于長三角與珠三角。自2014年2月習主席提出要強化京津冀協同發展并上升到國家戰略,京津冀的 發展進程走上了新軌道。2014年8月,國務院成立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將“京津冀協同發展”納入國內“三大支 撐帶”。2015年2月,習主席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九次會議上,審議研究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強調“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可以預見京津冀一體化即將進入政策落地期。
無獨有偶,2014年12月,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推進會議上張高麗副總理強調:加快推動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產業轉移三個重點領域率先突破。來自環保部的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空氣質量較差的前10位城市中,京津冀占8席。由此,三地協同治理環境已是迫在眉睫。
?
先期投資向環保傾斜
與此同時,在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蘭虹看來,談及京津冀協同發展,環保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開的重要項目。在未來42萬億元的投入中,先期規劃已經走在 前面的環保領域肯定會獲得投資傾斜。“不可否認,42萬億元的總額比很多人預想的都多,但實際上,通過本次中央政治局通過的規劃不難看出,中央對于京津冀 區域的發展思路和很多環境專家預想的有所不同。”藍虹表示。
藍虹分析稱,如果單純是在區域內對污染聯防聯控的話,河北勢必要大規模的壓縮產能。在這個過程中,環境治理的投入,主要是從解決現有問題的角度去評估,比如幫助當地扶持新的產業,加大對原有治理的技術投入。
“然而,區域規劃出臺后,京津冀區域未來的人口增長、城市規模發展都要比預想速度快,因此,區域內對于鋼鐵等行業的需求仍然會維持在一定的水平,這就決 定未來區域環境治理不能光靠減產,而要研究在保持必要產能的基礎上,通過技術改造實現減排,而這些環保項目的投入非常高,誠如一個污水處理廠的投入至少在 幾億元甚至十幾億元。”藍虹指出。 藍虹還預測,通常來說,一個國家對于環保的投入固定在財政支出3%是比較理想的,42萬億元中如果也能保持這一比例的環保投入,相信未來幾年,京津冀多個行業的污染治理技術將迅速提高,城市污染處理基建也會明顯擴容。
?
優化空間布局催生投資機會
而按照中央政治局的設想,京津冀將探索出一種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模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增長極。
這無疑將會帶來巨大的投資空間,據財政部測算,京津冀一體化未來6年需要投入42萬億元。多家機構一致認為,這將給房地產、建材、環保等板塊帶來確定性投資機會。
對于外界預期的投資盛宴,首都經貿大學教授祝爾娟說,京津冀的最終目標是打造世界級城市群,至少在交通和生態領域肯定需要協同進行投資。但換個角度來 看,規劃將有近期、中期和遠期目標之分,投資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白铌P鍵的點在于如何進行有效投資,既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又兼顧經濟和社會效益。”祝爾 娟說道。
知名宏觀分析師李慧勇指出,京津冀所帶來的投資領域非常廣泛,比如當前京津冀的鐵路軌交建設處在強化和調整階段,對于城市和區域間的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移和人口流動起到加強作用,并推動區域間分工合作的一體化發展。
祝爾娟認為,京津冀區域內鐵路運輸能力的不足,加重了公路壓力,而公路運輸過分依賴國家高速公路,導致高速公路交通量逐年上升,交通事故頻發、擁堵嚴重,并對城市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為此,祝爾娟在其主編的京津冀藍皮書2015中建議:必須對京津冀地區現有交通基礎設施進行整合與對接,通過“聯”促進“流”。
此外,京津冀的生態環境一直為人詬病,存在水資源供需矛盾加劇、地下水嚴重超采、城市地表水和地下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等問題,使得生態領域投資也將成為三地協同聯動所要首先解決的棘手難題。
李慧勇說,預計加快推進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時,新能源產業、節能產業、環保產業、循環產業、生態修復產業、生態農業將獲得新的投資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