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小流量系統高壓給水泵起動后(或運行中)、出口閥門未開啟(或關閉)時,由于原動機做的功大部分轉換成熱能,泵入口處給水溫度就要升高,如溫度超過除氧水箱中水的飽和蒸汽壓下允許的溫度,就要產生汽化,為避免此現象的發生而損壞給水泵,在給水泵出口閥前引出一部分流量的給水,借以帶走由原動機產生的熱能,使給水泵在小流量運行時不發生汽化。引出的這一部分流量即所謂的給水泵最小流量(或稱再循環流量)。包括最小流量閥在內的再循環系統稱為最小流量系統。最小流量的范圍是通過計算并結合試驗來確定的。國內外資料表明,與水力、NPSHr、轉速、給水溫度、運行間隙及結構等設計有關。一般最小流量值為泵設計點流量的20%~30%。超臨界機組(600MW以上)用給水泵最小流量閥均采用連續調節式的而不采用兩點開關式,這樣可避免在最小流量運行時對系統產生較大的波動。實踐證明,最小流量閥參數的確定和系統布置,關系到泵組的安全穩定運行。
(2)暖泵系統從理論和設計的角度來講,正確的操作規程是高壓鍋爐給水泵在起動前應進行暖泵,特別是對于起動前應進行低速盤車的氣動給水泵組,暖泵顯得尤為重要,這樣才能避免因為高溫水進入冷態的泵體內產生熱變形而造成卡澀和研磨,從而損壞泵的零件。當然在緊急情況下,來不及暖泵即起動泵也不是完全不可以的。從我國多座電站使用的氣動泵經驗看,節段式泵芯不暖泵而發生卡塞和研磨的情況很多,迫于無奈,而實行小汽機直接沖轉的起動程序。內泵為蝸殼式的給水泵,適應低速盤車和冷態起動的特性要好得多。超臨界機組用內泵軸向剖分蝸殼式高壓給水泵的暖泵系統,系統簡單,易于操作(圖1—15)。目前國內亞臨界機組的暖泵系統也改為此種方式。
(3)泵組的可控性高參數大容量機組,對給水泵組要求的可控性程度越來越高。除了正常的溫度、壓力、流量需進行監測外,還需對振動(包括軸振動、軸向力、轉速、噪聲及故障等進行監測,并隨時輸入計算機進行分析報告,以提高泵組的可控性,便于故障分析,保證泵組安全可靠運行,以適應機組滿發穩發的要求。
(4)泵組容量的配置對超臨界機組,目前國內外配置有兩種方式:一般一臺單元制火電機組配置為2×50%氣動泵組+1×30%起動備用電動泵組,也有2×50%氣動泵組+1×30%起動電動泵組。后種方式電動泵只作為起動泵使用,而后作為備用泵,這樣電動泵揚程可以大大降低,與之配置的電動機、增速機(齒輪箱或液力偶合器)容量也可隨之減小,從而相應降低工程造價。目前,國外大型超臨界機組已經采用l×100%氣動泵組+1×30%起動泵,并且在百萬千瓦級機組上穩定運行,其前提是l00%容量的高壓給水泵必須安全可靠。